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实施 >> 勘察设计 >> 正文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9 20:23:22
振型计算,固定端取在±0.000处。

  3.2 结构基本周期:SATWE结果:T1=1.3611 T2=1.3455 T3=1.2611 T4=1.1075 T5=1.0510 T6=1.0458(仅列出前六个振型)

  TAT结果: T1=1.5046 T2=1.4899 T3=1.3669 T4=1.2368 T5=1.1506 T6=1.0749(仅列出前六个振型)

  4、地震作用下的底层水平地震剪力系数:SATWE结果: Qox/G=4.44% Qoy/G=4.35% TAT结果: Qox/G=4.08% Qoy/G=4.08% 5、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高比值:SATWE结果: Ux/h=1/2262 Uy/h=1/2187 TAT结果: Ux/h=1/1573 Uy/h=1/1583 6、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最大顶点位移与总高比值:SATWE结果: Ux/H=1/3021 Ux/H=1/2649 TAT结果: Ux/H=1/2428 Ux/H=1/2373 7、结构振型曲线及时程分析的部分图形3.2、计算结果分析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来看,两种计算结果接近。下面以SATWE程序为主进行分析:1、自振周期在合理范围之内,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为0.9,满足规范要求。

  2、振型曲线光滑符合规律。

  3、 底层剪重比>3.2%,满足规范要求。

  4、 最大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1/1000,满足规范要求。从最大楼层位移曲线可以看出,五层以下较缓,而转换层以上较陡,说明底盘刚度比塔楼刚度小。

  5、分析表明,时程分析的最大位移均不超过反应谱法计算的位移值,y向楼层剪力,X、Y向楼层弯矩均不超过反应谱法计算的楼层剪力及楼层弯矩,仅X向楼层剪力 TAF-2波大于反应谱法,但三个波的平均值仍小于反映谱法楼层剪力。动力时程分析复核结果表明,不需要调整个楼层构件的内力和断面配筋。

  3.3、局部计算及构造处理

  1、框支梁:采用SATWE程序中的框支剪力墙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并进行应力分析。同时,加强框支梁的配筋构造措施,为避免框支梁钢筋过密,在框支主梁的下部配筋区加设一根580mm高的钢梁。

  2、 角窗:整体计算时,角窗上部墙体按双悬臂梁进行计算。配筋设计时同时满足剪力墙连梁的要求。同时,加强角窗周围的暗柱及连梁的配筋,边墙剪力墙加墙垛,角窗部分楼板加斜筋。

  3、 钢骨柱的计算:首先,确定钢骨的截面形式,预定钢骨柱的钢骨含钢率,带入SATWE程序中进行整体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调整含钢率。有关钢骨柱的构造及具体做法见下面的详细介绍。

  4、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前的准备工作采用钢骨混凝土是解决超限问题的重大技术措施,也是本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省也是首次采用。在本次设计中,钢骨柱采用的是实腹式十字型钢,钢骨梁采用的是工字型钢。在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下:

  4.1、钢骨的含钢率:关于钢骨混凝土构件的最小和最大含钢率,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当钢骨含钢率小于2% 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而没有必要采用钢骨混凝土构件。当钢骨含钢率太大时,钢骨与混凝土不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混凝土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且混凝土浇注施工有困难。因此,在冶金部行业标准《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中将钢骨含钢率定为2%~15%.一般说来,较为合理的含钢率为 5%~8%.另在建设部行业标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中定为4%~10%.在中广大厦钢骨混凝土柱的设计中,考虑到建设单位尽量节约钢材,节省资金的要求,经专家委员会认可,钢骨柱的含钢率确定为3.5%.

  4.2、钢骨的宽厚比:钢板的厚度不宜小于6mm,一般为翼缘板20mm以上,腹板16mm以上,但当钢板厚度大于36mm时,钢材的厚度方向的断面收缩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GB5313中的Z15级的规定。这是因为厚度较大的钢板在轧制过程中存在各向异性,由于在焊缝附近常形成约束,焊接时容易引起层状撕裂,焊接质量不易保证。钢骨的宽厚比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4.3、钢骨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规范规定,对钢骨柱,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120mm,对钢骨梁则不宜小于100mm.

  4.4、要重视钢骨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在构造连接上的配合协调问题。

  5、钢骨的制作与构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