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析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施工图预审核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8 11:19:25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层数。

  (4)考虑到某些地区要求室内外有较大的高差,主要为防潮或其他用途,此时在总高度计算时有可能超过规定,但层数上不上超。因此,对室内外因功能需要而有较大高差达到600㎜时,则在总层数不变的情况下,总高度可以增加1m。即7度区,底部框架≤7层,总高度可≤22m。

  (5)对于横墙较少房屋,规范具体规定了在同一层内,凡开间大于4.2m的房间面积数超过本层面积的40%时,此时可认为该建筑为横墙较少的建筑,如医院、教学楼等。对于此类建筑,房屋层数应降低一层,高度降低3m。

  除对建筑物的层数、高度、构造等要求外,当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要求符合:

  (1)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考虑到开间增大后对墙体的约束亦应增强,因此要求另设加强措施。

  (2) 对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大于4.2m时,可适当调整。

  根据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变形缝,当砌体材料是砼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砼砌块等轻质隔墙,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宜设置厚度为120㎜与墙体同宽的砼腰梁。对于顶层圈梁高度不宜超过240㎜,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主要是考虑顶层温度变化时,砼与砌体材料变形系数不一致,易造成墙体裂缝。(本条为地方导则要求)

  3、关于楼圈梁:圈梁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历次地震中亦早已证明其提高抗震能力的效能,是十分有效的抗震措施,所以89规范中对6、7度区以隔层设置钢筋砼圈梁,而由砖配筋圈梁来替代的做法,而一律改为每层均需设置钢筋砼圈梁的要求。

  现浇楼盖允许不另设圈梁,但应沿楼板周边设置加强钢筋,一方面应与构造柱竖筋相连,同时也是为了加强现浇板的边肋配筋,一般可以增设2Φ10—2Φ12的边肋钢筋。

  三、钢筋砼结构

  1、防震缝:当建筑物的平面过长,结构单元的结构体系不同,高度和刚度相差过大以及各结构单元的地基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应考虑设防震缝,其最小宽度应满足《抗震规范》GB50011-2001条第6.1.4条之规定。

  2、高强砼(C50以上):其特点是强度高,可减小柱子截面尺寸,扩大柱网间距,增加使用面积。但配置时,一定要看所配C50砼用的石子强度是否符合高强砼的要求,即高强砼必须使用高强度的石子。由于高强砼受压破坏时呈高度脆性,延性差、且其脆性随强度提高而愈加严重。因此,对不同设防力度和砼结构、宜对高强砼的强度等级予以相应的限制。

  3、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范,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存凹口时凹口周边现浇砼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用设置梁使之形状较规范的平面,对屋面及建筑物西端的单之中的现浇板应改造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问题间距不宜大于100㎜,直径不宜小于8㎜。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性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

  以上是笔者认为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图预审核时掌握的基本知识。当然要想把施工图预审核工作做好,掌握上述一些知识是不够的,只有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设计规范,掌握设计规范,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做好事前控制,才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否则,将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例如,某施工单位在施工地下车库时,设计图纸中地下车库出口大门的净高只有2.0m,而设计规范规定车库大门净高应不小于汽车总高加0.3m。根据我国客车型谱国标规定,轻型客车总高在2.3m以上,如大发、长安这些微型客车,车高也在2m左右,按照车库大门净高应不小于汽车总高加0.3m的规定,原设计图纸的错误是明显的,而施工单位认为自已的任务只是“按图施工”,没有过错,监理工程师由于没有吃透设计规范,故而对图纸中的错误没有及时发现,造成返工处理给工程带来了一定经济损失。所以,监理工程师只有认真学习设计规范,熟悉有关质量验收规范,才能把施工图的预审核工作做好。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