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务坪水库软基筑坝基础处理技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土木工程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10 20:28:09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图3 软基中部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

  在大量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成果和固结计算的基础上,采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祖煜开发的边坡稳定程序STAB95[9],进行不同条件下坝体的稳定性分析。除进行常规的确定性分析外,还引入概率论和风险分析的概念,应用Rosenblueth法对大坝稳定的可靠度和风险进行研究。采用有效应力法计算发现,按设计施工进度,软基振冲处理和反压平台施工结束半年后开始坝体填筑,1年后大坝封顶,水库不蓄水,此时上游坝坡施工期稳定安全系数达1.82(见图4),可靠度指标为4.81(见图5),均超过了相应的规范要求。因而,从确定性模型和风险分析两个方面论证了坝坡的稳定性。

  

  

  图4 设计施工进度下上游坝坡的稳定计算结果

  图5 设计施工进度下上游坝坡的稳定可靠度计算结果

  3.1.3 振冲处理的生产性试验

  在振冲区域内选择代表性较好的场地(面积340m2)分别进行了30kW及75kW两种不同功率的生产性振冲试验,共布置30kW桩49根、75kW桩34根,试桩深度8~20m。振冲制桩结束4周后,对施工质量及效果进行检验,在试验区内进行了双桥式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重(2)型动力触探和标贯试验,以及压水试验检查成孔质量。同时进行现场直剪三组和大型静载试验30kW区与75kW区各一组,并取原状样25组进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根据这些试验得出,在强度恢复期后实测复合地基天然容重1.83g/cm3,干容重1.41g/cm3,凝聚力(饱和快剪)c=8kPa,内摩擦角=23°;复合地基承载力,30kW振冲区191.4kPa,75kW振冲区达256.6kPa;实测30kW置换率31.7%;75kW置换率32.5%。

  从以上方案验证结果看,振冲碎石桩置换处理务坪湖积软土有明显提高承载力、增加抗剪强度、加快软土排水固结和减少软基沉降的效果。

  3.2 振冲碎石桩施工及效果检测

  振冲碎石桩的桩距、排距与设计值(见表3)完全一致。振冲碎石料采用新鲜的灰岩加工而成。30kW振冲设备的振冲碎石最大粒径为80mm,75kW振冲设备的振冲碎石最大粒径为120mm,粒径小于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10%。振冲碎石桩实际工程量见表4,共加固湖积软土1.52万m2,制桩4834根,总进尺52357m,碎石桩最大深度22.0m。

  为全面检查碎石桩成桩质量,桩间土及复合地基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振冲碎石桩加固软基质量作出全面评价,1996年9月和10月对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进行了两次质量检测试验。根据这些检测结果得知:(1)桩体承载力。16组单桩静载试验表明,其中13根桩的桩体承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最高达500~800kPa,少数几根承载力较低的桩也达到320~400kPa。42根桩的重(2)型动力触探试验表明,桩体的承载力为248~512kPa。由于湖积软土工程性差,加之地下水丰富,桩间土难以固结,对桩身施加的侧限小,在此情况下能保持这样高的承载力,充分说明了施工质量是可靠的;(2)各单元钻孔抽芯检查结果表明,碎石桩体连续,桩体材料基本为灰岩碎石,仅有个别桩在8m以下处夹有少量黏土。桩斜、桩深均满足要求;(3)桩体容重和动力触探结果表明,桩体密实,基本达到N63.5>9击,天然容重基本达到20kN/m3的标准;(4)桩间土室内试验及现场原位试验成果表明,由于碎石的挤入,分布范围和深度最广的桩间粉质黏土,承载力在86~101kPa左右;(5)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大于200kPa。

  4、结语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使用振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