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谈谈智能小区系统的设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4 17:04:23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标准化协会标准CEC119:2000-《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智能化系统工程除了必须遵循有关建设法规、标准之外,尚需遵循通信、广电、公安、环保等有关行业小区的相应标准。国家、地方或行业尚无相应标准的,可以参照国际有关标准执行。

  根据住宅档次、所在地区的实际、小区开发商的资金承受能力及其要求的系统集成内容、还有系统的先进性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当的智能化等级(普及型、先进型、领先型)。

  1.普及型住宅小区,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应实现六项要求:住宅小区设立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中心:水、电、热等自动计量、收费;住宅小区封闭,实行安全防范系统自动化监控管理:住宅的火灾、有害气体泄漏等实行自动报警;住宅设置紧急呼叫系统;对住宅小区的关键设备、设施实行集中管理,对其运行状态实施远程监控。

  2.先进型住宅小区,除实现普及型的全部功能要求外,还应实行住宅小区与城市区域联网,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住宅通过网络终端实现医疗、文娱、商业等公共服务和费用自动结算(或具备实施条件);住户通过家庭电脑实现阅读电子书籍和出版物等。

  3.领先型住宅小区,除实现先进型的全部功能要求外,还应实现住宅小区在开发建设中应用I—CIMS技术,实施住宅小区开发全生命周期的现代信息集成系统,达到提高质量、有效管理、改善环境的目标。

  三、高新技术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

  1.网络及控制网络技术基于Web的Intranet技术正成为建筑物或企业内部的信息主干网络的主流形式,Internet/Intranet将为人们的信息交流牙口生活方式开创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

  控制网络通常是指以对生产过程对象控制为特征的计算机网络(1nfrastructureNetwOrk)

  2.智能卡技术随着半导体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卡体积小、存储量大、携带与使用方便、安全性与可靠性好、可脱机运行、一卡多用的优越性越来越突出。

  3.可视化技术可视化技术是指基于网络化的视像传输、交互和提供多媒体视像服务的技术。现阶段,VOD(Video 0n Demand)和会议电视(MTV:Meeting TV)均是采用可视化技术。

  4.自动布线技术自动布线技术即高性能电子跳线架与控制计算机一起构成自动化管理的布线系统。它安装在布线箱内,由一台个人计算机控制操作。所有用户和系统的资料均储存在计算机中。布线结束后,如再作移动、增加和修改,只需用鼠标点击即可。

  (目前欧美的一些大公司已经在使用“流动办公室”的概念,即办公桌数量少于实际职员数。职员来公司,找到一个空闲的办公位置,通知管理人员,随后其所有电话、传真、计算机网络连接等均可自动转移到其所在的办公位置,这些功能均可由自动布线技术高效率完成。)

  5.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也称计算机无线组网技术,其利用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摆脱了线缆的束缚。采用此技术可节省线缆开支,且避免线缆端接的不可靠性,同时又可满足计算机在一定范围内任意更换位置的要求。

  6.数据卫星通信技术数据卫星又称小型数据卫星站(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s.其发展的本质是将通讯卫星技术引向多功能、智能化、设备小型化, 同时综合应用卫星多波束覆盖、星载处理技术、地面蜂窝移动通信和计算机软件技术。

  7.双向电视传输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可以实现电视信号由前端向用户端由上而下的正向发送(下行传输), 同时也可实现电视信号由用户端由下而上的反向发送(上行传输)。它不仅可以传输高质量的电视节目,还可使CATV电缆电视传输线路改造为可以提供交互信息与数据传输的宽带高速网络为今后实施“三网合一”(电视、电话、计算机)的综合传输模式提供预留接口。

  四、结 语

  准智能小区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小区还微乎其微,相信随着激光通信技术、机器人技术、远程教育技术、虚拟社区技术、远程医疗技术等新技术、新成果的产生和应用以及我国人民住宅状况的发展变化,智能化小区的内涵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智能小区的设计也将被推动到新的高度、探索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

  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119:2000-《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S]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