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外建筑市场工程质量管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30 18:53:47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提供合格的建筑产品。

  1.4新加坡对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新加坡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从业主的角度,是通过聘请顾问工程师对承包商的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在政府方面,是由新加坡建筑工业发展委员会(CIDB)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新加坡政府对工程质量应达到的标准制定有新加坡规范(SS)。新加坡建筑工业发展委员会(CIDB)制订了一套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系统(CONQUAS),用来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新加坡建筑工业发展委员会(CIDB)对私人投资的工程质量是在竣工后申请使用证书时进行检查,达到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即可发给使用证书,对工程质量的奖罚由私人业主自行确定。除了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评定,并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外,建筑工业发展委员会(CIDB)自1991年开始,大力推行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范围包括所有的顾问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承包商及建筑材料生产商。建筑工业发展委员会(CIDB)除了我们在上面已介绍的对工程质量进行奖励的办法外,还设立了杰出工程奖(CEA),授予工程质量杰出的承包商,以对整个行业的承包商起到推动的作用。另外建筑工业发展委员会(CIDB)还设立了最利于施工的设计奖(BBDA),以表彰设计方案有利于承包商施工的设计者。

  2、我国建筑市场工程质量管理

  2.1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发展旧中国的建筑行业基础十分单薄,营建水平低,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也相应低。新中国建立以后,1966年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仿效原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组织生产。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的单一的施工单位内部质量检查制度。在工程建设的实施中建设工程质量由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部门自行检查、评定,自我控制和管理。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经国家建工部向中央建议决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改由施工单位建立独立的质量检查管理机构负责自控,建设单位负责以隐蔽工程验收为主的质量监督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相互制约、联手控制的局面。1961~1965年,在国民经济调整阶段,建工部加强了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于1963年制定了《建筑安装工程技术监督工作条例》,要求建筑安装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技术监督机构,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1967~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把一切规章、制度、规定,统统当作“管、卡、压”进行批判,工程质量普遍下降,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逐步拨乱反正,有所好转。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设领域的工程建设活动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1984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决定在我国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接着原国家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部先后下发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具体规定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范围、监督程序、监督性质、监督费用和机构人员编制,初步构成了我国现行的政府工程质量监督制度。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开始出现了。

  2.2我国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以来取得的成果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对建设工程质量实行政府监督管理制度,20多年来,全国各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在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能,较好的发挥了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推动了全国建设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规逐步健全,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已迈向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启动下,建设部和有关部门颁发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规定》等国家级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章,各省市、各专业部门也相应制定了地方性、专业性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实施细则等质量监督管理法规78个。各级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也建立了以技术责任制为核心的各类监督程序、规章和制度。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保证了政府监督管理在以法治质的轨道上发展。

  全国工程质量明显上升,连续多年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局面。大中型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及大型基础设施的工程质量,包括一些高、大、精、深的工程在建筑设计,工程质量方面均有大的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般民用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逐年提高,在“七五”期间62%的水平上,平均每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全国住宅工程质量抽查结果显示合格率提高,“八五”期末达到82%以上,比“七五”期末提高了20个百分点。1996年上半年,住宅工程质量抽查一次合格率达到85%以上。“九五”计划的第4年1999年达到92%。一些常见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